近年,益生菌早已不只是用來改善腸道健康的保健品,而是醫學界持續探索的「潛力股」。從消化系統到免疫防線,甚至是心理健康、過敏反應和神經退化疾病,有關益生菌的功效在愈來愈多研究得到實證。
益生菌是什麼?和腸道健康有什麼關係?
益生菌(Probiotics)是指「當攝入足夠數量時,能對宿主健康產生正面影響的活性微生物」。人體腸道內擁有超過100兆個細菌,其中有益菌和有害菌會競爭生存空間,當有益菌比例高時,腸道處於健康狀態,反之則可能引起消化不良、便秘、腸炎等問題。
常見的益生菌包括:
菌株名稱 |
主要功能 |
嗜酸乳桿菌(L. acidophilus) |
維持腸道酸鹼值、促進消化、抗菌抑炎 |
鼠李糖乳桿菌(L. rhamnosus GG) |
強化免疫系統、減少旅行者腹瀉 |
乾酪乳桿菌(L. casei) |
改善便秘、緩解腸易激綜合症(IBS) |
長雙歧桿菌(B. longum) |
調節腸道神經通訊、改善情緒 |
植物乳桿菌(L. plantarum) |
抗氧化、促進營養吸收 |
腸道菌群如何影響免疫力?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當益生菌在腸道中發酵膳食纖維時,會產生一種名為短鏈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代謝產物,其中包括酪酸(butyrate)、乙酸(acetate)及丙酸(propionate)。這些SCFAs不但能鞏固腸道屏障、減少炎症反應,更能促進免疫細胞的成熟與活性,有效提升對病毒的抵抗力。這與哈佛大學的研究一致,該校發表於《Cell》期刊的報告指出,補充含植物乳桿菌與的配方後,流感疫苗的抗體生成顯著增加。
改善濕疹與過敏反應:兒童也受惠
益生菌的應用並不限於成人,對兒童的過敏性濕疹管理亦展現顯著潛力。本地大學醫學院的最新臨床研究指出,特定益生菌與益生元配方能夠有效紓緩幼兒濕疹症狀,顯著提升其生活品質。該益生菌配方中包含具備抗炎與免疫調節功能的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菌株,並結合有助益菌生長的益生元成分,形成協同效應。
英國皇家兒科學會(RCPCH)亦指,結合益生菌及益生元的配方可減少兒童濕疹惡化。
長新冠與腸道微生態平衡
近年越來越多研究發現,長新冠的「真兇」可能潛藏在我們的腸道中──當病毒打亂腸道菌群平衡,便可能引發長期疲勞、腦霧、睡眠障礙、疲倦等持續症狀。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新冠肺炎患者的腸道細菌失衡與出現「長新冠」的風險有關。另外,英國一所大學展開臨床試驗,讓196名長新冠患者每日飲用含有四種益生菌的飲品,連續12週追蹤他們的症狀變化。研究正評估這些活性菌株能否改善腸道環境,從而紓緩身心疲勞與炎症反應。

新冠肺炎患者的腸道細菌失衡與出現「長新冠」的風險有關。(evishealth.com)
腸道微生態失衡為柏金遜病早期風險因素
腸道微生態不僅影響消化系統,更可能是腦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的潛在「始作俑者」。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指出,腸道微生態失衡是柏金遜病極早期的重要風險因素,尤其在被視為腦退化前兆的「快速眼動睡眠期行為障礙」(RBD)患者及其直系親屬中表現尤為明顯。
研究團隊招募了441名參與者,發現這些高風險群組的腸道菌群結構與柏金遜患者極為相似,體內健康促進菌群減少,而促進炎症、破壞腸道屏障的細菌則明顯增加,或會令促炎因子穿透腸道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引發神經細胞死亡、加速疾病進展。
不只中大學者,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早前研究亦證實,改變腸道菌群能顯著影響實驗小鼠的運動功能與腦部多巴胺神經元健康,進一步佐證腸道與腦退化病之間的密切關聯。腸道健康或許正是開啟腦神經系統退化疾病預防新契機的關鍵鑰匙。

腸道微生態不僅影響消化系統,更可能是腦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的潛在「始作俑者」。(evishealth.com)
從腸道出發 守護整體健康
益生菌及腸道微生態調節已不再局限於「通便」或「消化保健」的範疇,而是延伸至兒童過敏管理、長新冠症狀緩解,乃至腦神經退化疾病的早期風險評估與干預。短鏈脂肪酸的免疫調節作用、微生態失衡與長新冠或帕金遜病先兆的因果關係,以及精準配方在臨床中的實證效果,均顯示「腸—腦—免疫」三者互動的關鍵地位。未來,透過精準微生態分析、益生菌與益生元的協同應用,真正讓從腸道出發成為守護健康的新常態。
參考資料:
-
Needham, B.D., Funabashi, M., Adame, M.D. et al. A gut-derived metabolite alters brain activity and anxiety behaviour in mice. Nature 602, 647–653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396-8
-
Huang, B., Chau, S.W.H., Liu, Y. et al. Gut microbiome dysbiosis across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and their first-degree relatives. Nat Commun 14, 2501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8248-4
撰文:Tiff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