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金遜症患者宜補充益生菌嗎?

柏金遜症患者宜補充益生菌嗎?

柏金遜症(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種影響深遠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特徵是腦部缺乏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令患者出現手震、肢體僵硬、行動遲緩等運動障礙。然而,除了這些常見症狀外,很多患者在確診前數年,就已飽受便秘、睡眠障礙、嗅覺失靈等非運動症狀的困擾。

柏金遜症有多普遍?

香港目前大約有12,000名柏金遜症患者。根據香港腦科基金會,柏金遜症確診年齡多數介於60至70歲之間;然而,50歲以下的患者比例高達兩成,更有百分之十的患者在40歲前已出現病徵。

柏金遜症的四大動作徵狀

柏金遜症的徵狀主要體現在身體動作上,常見的有以下四種:

  1. 顫抖:通常在身體放鬆、靜止時最為明顯,尤以手部顫抖最常見。
  2. 肢體僵硬:手、腳或身體其他部分出現僵硬感,活動能力受限。
  3. 動作緩慢:日常活動受到影響,例如書寫變得困難、字體變小(小寫症),說說話音量變小且語調單一、音量減弱。
  4. 平衡困難:患者的平衡反應變差,行走時重心前傾、步履細碎,容易在轉身或遇到障礙時跌倒受傷。
腸道微生態-柏金遜症

柏金遜症患者早期常出現腸道不適

近年不少柏金遜症研究發現,某些非動作徵狀可能比動作徵狀提早10至20年出現。患者在非常早期,嗅覺的靈敏度便可能逐漸下降。由於多巴胺分泌減少,患者亦可能持續出現原因不明的情緒低落或焦慮。

此外,柏金遜症亦會顯著影響患者的腸胃功能,這源於「腸腦軸線」的神經退化。疾病會損害負責調節消化道運動的「腸神經系統」(Enteric Nervous System),導致整體消化機能減弱,引發以下常見症狀:

  • 上消化道問題: 包括吞嚥困難,以及胃排空延遲所引起的噁心、嘔吐與飯後腹脹。
  • 下消化道問題: 最常見的是便秘,這是由於結腸運輸速度減慢所致,影響近八成患者,且往往是疾病非常早期的非運動症狀之一。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發現,早期柏金遜症患者普遍存在腸道微生態失衡,導致大便變硬,須用力排便並可能感到排便不清,逐漸演變成長期且嚴重的便秘。

睡眠障礙也是先兆之一,醫學上稱為「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即俗稱的「夢遊」或在睡夢中拳打腳踢、大叫。由於上述這些非動作徵狀不像動作徵狀那樣明顯,因此較容易被忽略。

改善生活延緩柏金遜症病情

目前,柏金遜症尚無完全根治的方法,治療主要以藥物補充多巴胺,配合物理治療和調整生活習慣,延緩柏金遜患者病情惡化。

有外國研究指出,每週至少進行2.5小時的運動,即使是晚期患者,多運動亦有助舒緩病情。日常飲食方面,建議多攝取蔬果以改善便秘問題,亦可考慮服用益生菌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

撰文:Tiffany

返回網誌

EVIS

優質之選:超強益生菌

歐洲研發、生產及品質檢測,SUPER PROBIOTICS 超強益生菌內含17種菌株,770億CFU活性益生菌,配合特效益生元,腸道保健產品不二之選。

立即選購

免責聲明

《營養百科》內的所有內容僅供大眾作一般資訊性參考,當中涉及的所有觀點皆與本公司產品無關。文章中的內容並無任何法律及醫療用途,亦不能取代任何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和治療,本公司概不承擔由此而引起的任何醫療及法律責任。如有任何醫療或健康方面的問題,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